EMBA專訪首阜企管- 如何善用神秘顧客改善服務品質

近兩年來,我們投入許多資源在提升公司的服務品質,例如建立公司的服務流程,讓員工接受教育訓練課程等。然而,我們仍時常接到一些客訴電話,表示第一線同仁態度不好或服務過程出錯等抱怨,雖然我們有安排主管定期到各分店了解狀況,但是仍無法有效改善服務品質。我們該運用神秘客來稽核服務品質,找出可以改善的方向嗎?又該如何運用?
在越來越重視顧客消費經驗的今天,許多B2C的企業投入了大量資源在訓練第一線員工,但是卻難以檢視訓練成果。例如,無法明確了解第一線員工的表現和執行力,是否實際反應出訓練的成果,更遑論做到在客訴發生前,主動針對問題進行改善。
因此,有些企業開始採用「神秘顧客」的做法,透過這些偽裝為顧客的服務稽核人員,實際到店頭了解硬體設備的狀況,以及測試第一線員工的服務品質和專業度。這樣的做法相較於直接由第一線主管來管理檢視,更能避免發生球員兼裁判的問題,客觀地找出問題點。尤其當企業持續成長,分店的數量越來越多,公司總部不可能同時兼顧到每一家店。採用神秘顧客機制定期的抽檢,可協助企業持續掌握與改善第一線的服務品質。
一般來說,只要是有實體店面以及服務人員的店舖型企業,無論是鞋業、餐飲業、精品業、百貨業等行業,都適合使用神秘顧客的做法,來了解公司服務的現況。
現行訪間中亦有企管顧問公司提供此服務,其站於第三方的立場進行相關評鑑作業,從初期的需求訪談以協助企業完成相關作業規劃,並執行作業,到最後數據與改善建議,皆可完整提供服務。
培訓神秘顧客的秘訣
當公司決定著手進行神秘顧客機制時,首先要做的就是培訓神秘顧客。這裡面包括了許多細節,並不是公司找來親友或內部員工,就可以立即讓他們擔任神秘顧客替門市打分數。因為沒有受過訓練的神秘顧客,很可能會依照制式標準評分,或過度主觀,忽略了現場的環境因素,而打擊到前線士氣。
公司一開始可以先對神秘顧客人選進行測驗,了解他是否適合扮演這樣的角色。其次,提供他相關的訓練課程,包括基礎課程,比如什麼是服務,什麼是門市人員應該提供給顧客的良好服務,以及觀察力訓練、撰寫能力的訓練等。通過訓練的神秘顧客開始進行評分後,公司也要持續檢視他的評分品質,例如有的人給的分數永遠都在高點,就代表他的標準可能過於寬鬆。
或許,有些公司會認為,如果要統一標準,最公平的做法就是讓同一位神秘顧客到所有店面評分,但是現實生活中的顧客有百百種,店員每天面對各類顧客的應對方式也不同,這麼做反而過於偏頗,所以,導入神秘顧客機制時,神秘顧客的特質廣度與數量,亦須進行評估。
比較好的做法是,每家店應該至少連續三次由不同的神秘顧客評分,於每一兩個月或一季進行一回合的抽檢評分。公司可召集一批不同類型的神秘顧客,他們可能包括了年紀大的顧客、年輕人、男生、女生等,一般經過訓練後,最後八○%到九○%的標準都會是一樣的,只剩下有二○%到一○%的個人主觀意識不同,這也代表了顧客的不同。這樣較能兼顧到評分的公正性。
從目標出發,設計評分項目
除了訓練神秘顧客外,評分項目的設計也是一大重點。公司可先思考,執行神秘顧客機制的目的性,如為了解現行服務標準流程中是否有不足處,或是了解門市標準作業流程(SOP)執行力的狀態,因不同的目的性會影響評分項目的規劃。舉例來說:公司想了解SOP執行力的狀態,則建議由教育訓練內容中引申題型設計,以了解公司教育訓練有哪些地方落實得不好,需要改善。因此,所有測驗題目都應該來自公司平日的教育訓練內容,員工更不需要特別去學習其他知識。
評分表裡通常會包含幾個大的構面,第一是服務部份,包括顧客進店時人員的應對,服務流程、結帳和送客等是否符合標準。此外,還有專業度的測試,可依公司所處的產業提出不同問題,例如在服飾業,神秘顧客可能會詢問店員服飾搭配或流行趨勢等問題;第二就是硬體部份,像是店內外的環境整潔、海報張貼等項目。
第三是神秘顧客個人的感受,也就是個人滿意度,我們會建議企業特別注意這一項。因為前兩項評分是以服務人員的落實程度來給予分數,但是員工的執行力和落實度,跟顧客最後的滿意度卻不一定成正比。員工可能在過程中都符合標準流程,但神秘顧客卻是不滿意的,例如有的員工只是機械化地完成標準作業流程,但臉上的笑意卻感受不到真誠;或者,該員工在服務流程有些瑕疵,但他對神祕顧客的服務是有同理心的,從頭到尾都笑咪咪的,因此神秘顧客的滿意度很高,使顧客消費體驗非常理想。
所以,「神秘顧客」也必須是「顧客」,必須把自己的真實感受呈現在這個評分表中,同時,他也可以額外提出一些一般顧客常問的問題,因為公司的標準作業流程,不一定就是顧客想要的。透過這樣的方式,能讓公司了解提供的服務內容與顧客需求間的落差。要注意的是,題目的設計仍要盡量以一般顧客的角度去規劃,而非刻意從一些無理取鬧的顧客角度去設計題目,然後看門市反應如何。例如,請神秘顧客到餐廳客訴吃了食物後腸胃不舒服,此時,公司的處理方式就是先把產品下架,再去找出問題的源頭。但如此一來,會造成公司後續很大的困擾,像這就不是一個好的題目。
此外,在題型的設計上,有些題項可以分數計分,有些則可採用手寫的文字敘述,目的在於讓神秘顧客可以表達個人感受,並提供他觀察到的細節與建議。有時,公司還可因此發現其他可以改善的地方,這些都是神秘顧客可以帶給公司的附加價值。
視員工狀況調整訓練內容
評分表設計完成後,公司應先使用一段時間,以形成一個常模(指定期持續地進行神秘顧客調查所累積而成的資料),不建議頻繁地更換題目,這樣各題項間才能進行比較。而透過常模分析,公司便可以知道這家店平常的整體狀況,並觀察到受評者在服務上的表現,後續方可對症下藥。而長期的資料累積後,當有第一線員工質疑評分時,公司亦可提出常模數據,讓他了解受評的狀況與細節。
訓練部門也可從評分表累積出來的常模,分析出訓練內容上有哪些地方需要改善或調整。例如,有些員工可能是在標準作業流程上有瑕疵,但是服務態度良好,這一類的員工透過教導,他的服務品質就會提升。但如果員工是標準作業流程都做到了,但態度不佳,那麼主管就要提醒他態度的部份。從這個評分表,企業可以針對員工不足的地方,協助他們改善,不需要因為某項評分不佳而重新訓練所有員工,這可以為企業省下許多時間。
獎賞大於懲罰,發揮正面力量
要讓這個機制獲得員工的支持,企業決定著手進行神秘顧客機制時,規劃單位一定要與第一線的門市進行面對面溝通。要在公司內部公開地表達將推動這個機制,讓員工了解為什麼公司現在要做這件事情,而這些評分項目都是公司在訓練課程中曾教導過的核心重點,事前也會提供評分表讓門市知道考題,公開進行的好處在於,可以讓門市的第一線員工馬上提高警覺,戰戰兢兢地隨時準備神秘顧客到店,甚至把每一個顧客都當成神秘顧客。這也是企業真正想要達到的目標:「第一線服務人員把每位顧客當成VIP對待。」
在公司進行神秘顧客調查的初期,一定會經過所謂的陣痛期。在那段時間裡,公司會評選出表現好或是表現不好的門市,被評為表現不好的門市可能會有一些反彈聲音,例如覺得評分不公平,或者認為神秘顧客的評分標準過於嚴苛等,也可能第一線員工根本不重視這件事情,面對這種狀況,公司應該把評分與績效連結,定期讓門市互相分享案例,同時秉持著獎賞大於懲罰的態度,鼓勵表現良好的門市和員工,以發揮神秘顧客機制的正面力量,產生激勵員工的效果。
通常如此進行一段時間,員工會逐漸適應這個做法。但如果有門市一直呈現反彈的狀態,公司就必須思考,評分的流程是不是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陣痛期過了之後,當門市都已經很熟悉評分的項目時,自然而然地會養成良好的服務方式。
神秘顧客機制推行的主要目的,並不是為了打擊第一線的員工士氣,而是為了改善公司的教育訓練內容,進而協助員工提升服務水平。因此,公司後續一定依據這些評分結果,採取改善調整的行動,才能真正發揮導入神秘顧客的效果。
EMBA 319期 2013年3月出版
相關文章

連鎖咖啡店的魅力服務與反轉服務
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之下,雖然連鎖咖啡店依照標準的操作流程與相同的原物料來提供商品,但除了門市是否能保證穩定的產品品質外,服務品質的差異才是吸引顧客回流、維持顧客忠誠度的關鍵。正因如此,魅力服務與反轉服務,對於門市及品牌的成功至關重要。

銀行服務力的關鍵因子
傳統銀行服務逐漸轉向以顧客為中心,並隨著科技發展,讓顧客不再局限於實體到訪即可處理業務。儘管如此,實體分行仍具重要性,而顧客在分行的體驗將影響其是否持續合作。本文將探討影響顧客感受的關鍵服務要素。

鞋類服飾業的關鍵服務力
運用匿名稽核(神秘客)將服務政策與標準程序轉化為消費歷程的關鍵因子,可以協助服務業者有效率地監督服務政策落實度,並藉由稽核報告將觀察到的優良範例進行內部良質擴散,促發單位之間的良性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