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簡介
服務項目
服務實績
專欄文章
形象影片
人才招募
常見問題

ARTICLE

專欄文章

盤點服務

盤點頻率與管理的抉擇

連鎖藥局盤點

RFID盤點提昇盤點效率

當盤點不只是盤點-提升經營績效的最佳事業夥伴

正視『台灣缺工危機』,及早佈建優質人力團隊

淺談盤點對倉儲管理的重要性

引進新一代盤點技術,提供高附加價值的零售管理服務

首阜企管「主盤商管師訓練課程」取得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iCAP職能導向課程」標章

探討盤點與儲位的關聯性議題

盤點找專業!!大型店盤點

驀然回首,竟在燈火闌珊處

COVID-19疫情防範下之顧客服務

淺談RFID盤點應用

RFID與盤點之發展

店經理想知道的盤點事~~(十二) 抽絲剝繭找原因

站在巨人肩膀上-從商管師到顧問師

做你永遠的後盾

打工新行業_專業盤點員

淺談委外盤點與服務承諾

存貨盤點前置規劃之建議

跟時間賽跑的行業–商品管理師

單品盤點對門市的影響

SOP--服務承諾的進行式

魔鬼藏在細節中

便利商店門市經營基本功

數字會說話

盤點人員的價值

存貨比對與盤差比對的差異

倉庫整理的五大技巧

三人行必有我“師”

盤點委外的效益

店經理想知道的盤點事(十一)盤點也可以很輕鬆

店經理想知道的盤點事(十)交給專業的做

盤點的正面意義

盤點是件苦差事嗎

存貨整理的重要性

店經理會想知道的盤點事~~(八)、搶走你的辛苦錢

淺談RFID發展與零售業盤點

事半功倍之「盤點前置溝通」

為什麼會發生盤盈?

店經理會想知道的盤點事(七)員工監守自盜

為什麼要定期「盤點」?

店經理會想知道的盤點事(六)集點活動的點數

店經理會想知道的盤點事(五)固定資產盤點

店經理會想知道的盤點事(四)怎麼可能盤盈?

內部講師訓練基礎班研習心得

店經理會想知道的盤點事(二)小動作大問題

店經理會想知道的盤點事(一)店舖經營的好幫手

首阜企管全公司特訓_落實TK思維文化,建立團隊品質共識

店鋪型門市商品庫存管理的重要性

藉由商品存貨盤點可以發現的改善機會

如何贏得客戶信任?

存貨整理整齊所帶來的好處

從訓練實務面分享本公司商管師訓練需求的職能落差分析作法

舞弊診斷案例

單品管理(TK)的多面向

神秘客評分

連鎖咖啡店的魅力服務與反轉服務

銀行服務力的關鍵因子

鞋類服飾業的關鍵服務力

運用消費歷程提昇服務品質

CVS滿意度暨NPS調查

首阜企管「初階匿名稽核員(神秘客)訓練課程」取得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iCAP職能導向課程」標章

神秘客的價值

簡單的話術帶來不同的感受

經營改革的好夥伴_神秘顧客

我不是會員,所以呢?

首阜「神秘客職能課程」受邀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專訪

您在意的是會是服務?還是產品?

傳統雜貨店的人情味服務

電信業服務滿意度因子探討

消費者對汽車維修之滿意度因素探討

一個小動作,也能讓顧客大滿意

首阜企管取得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iCAP職能導向課程」標章

汽車美容業消費者在意服務因子分析

消費者購買服飾的關鍵服務因子

從PZB服務品質看La new

從21世紀與麥當勞的差異談服務品質

服務品質研究分享會內容記述

消費者服務感受之地理區域差異

照顧好顧客的情緒就是令人滿意的服務

「1塊錢」的力量

助人也就是幫助自己

藥妝通路消費者滿意度探討

產品組合差異帶給消費者不同的知覺感受

動人的服務

7-ELEVEN、愛買榮獲遠見雜誌五星服務獎第一名

以同理心與差異化服務感動顧客

一家小小麵店的三個感動

讓顧客滿意的服務是讓顧客感覺賺到(給你賺到-台語)

顧客消費的知覺價值背後的人性課題

贏得顧客心必先掌握顧客知覺價值

從購物中心的服務評鑑談服務品質

設計有品質的服務應當有所本

世界品牌大獎的獲獎尊榮-Dream Mall(高雄夢時代購物中心)

淺談以服務品質提升價值知覺

一次來自星巴克的驚喜

滿意來自於同理心

濃濃秋意裡的溫暖

新手媽媽的感動初體驗

讓人停下腳步的歌聲

一個決定贏得顧客的心

以KANO二維服務品質模型探究連鎖飯店的服務要素─(下)渡假飯店

以KANO二維服務品質模型探究連鎖飯店的服務要素─(上)商務旅店

傑出店長的窩心服務

服務從真誠做起

小小燒肉店的服務魅力

TK思維_從分析問題做起

海底撈的奇幻旅程

讓人驚喜的購物經驗談

優質服務是基於顧客需求而不是公司的需求

杯子上的笑臉

運用單品管理(TK)的思維做好顧客服務

顧客滿意度衡量及統計分析 上課心得

何謂神秘客(秘密客)評分作業

建立品質系統

首阜企管SET單店診斷與服務研究 強化門市TK思維

二維品質模式關鍵服務

EMBA專訪首阜企管- 如何善用神秘顧客改善服務品質

從訓練實務面分享本公司商管師訓練需求的職能落差分析作法

主題:從訓練實務面分享本公司商管師訓練需求的職能落差分析作法

 

一、緣起:落實TTQS訓練品質評核系統在訓練設計(Design)的階段第7條,「訓練需求相關的職能分析與應用」,就其條文意涵我們需要達到:
  1.展現課程設計過程中有進行適當的職能落差分析;

  2.展現職能分析之方法及紀錄;為落實TTQS品質標準,本公司分享內部訓練設計實務作法,將上述條文之涵義與以具象化,以利相關從業人員參考運用。

二、訓練對象:商管師

  主要職責:

  1.提供店鋪經營者與其管理幹部下列稽核服務:

  (1) 藉由商品庫存盤點、作業查核與服務評分,協助店鋪經營者了解各項管理品質狀況,並提供建議以協助其自行改善。

  (2) 撰寫與說明「管理診斷書」予店鋪之經營者。

  (3) 分享優良店鋪經營案例以協助提升店鋪管理品質。

2.擔當講師,就上述服務範圍指導店舖經營業者所需之管理技巧。

 三、職能落差分析的步驟(僅供參考)

  1.工作分析

  (1) 工作分析的目的是就「商管師」的主要工作職責、利害關係人、工作產出等範圍,釐清成功執行這個工作所需要具備的知識經驗、技術、管理技巧與動力因子。

  (2) 工作分析的執行需由工作分析師召集工作專家(商管師)執行專家會議,討論出上述知識、技術、管理技巧與動力因子。

  (3) 工作分析需要先行準備工作說明書、職能字典、技能字典與工作動力因子等工具文件。工作說明書需要自己撰寫。職能字典可以向顧問公司洽詢。技能字典與工作動力因子可以由公司人資專家與工作專家共同討論定義。

  (4) 就「商管師」這個職位的工作分析結果,我們列表整理如下:

i.知識技術:零售店鋪庫存防損管理、勞動檢查、食品安全、咖啡品質管理、商圈分析與訂貨管理、商品台帳與陳列管理、單店促銷與小商圈行銷實務、商品盤點技巧與作業須知、稽核操守。

ii.管理技能:計畫與組織、建立顧客忠誠度、決策能力(問題分析與解決)、促進團隊成功、表達力、建立夥伴關係、注重細節、追求卓越、積極主動、不屈不撓。

iii.工作動力(適配因子)注重細節、多樣化、人際關係建立、標準化工作、具體化成果、執行的工作會產生具體的成果。

iv.經驗:

  2.職能篩選

  (1) 專業知識與技術是商管師完成每日工作的基本功,擔任正職商管師都必須接受相關認證。加上日常工作都需要應用,如果發現作業品質上的問題,或是客戶抱怨,必須立即採取矯正措施以補強訓練,年度如有強化的需求也應顧及到全面性。

  (2) 思考訓練成效,管理技能的訓練我們思考重點是,是否可以藉由訓練來改善其技能不足之處。有些管理技能較接近個人特質與行為態度,例如注重細節、追求卓越、積極主動、不屈不撓等,與動力因子相同,應該用作甄選條件,以訓練作為矯正手段不容易有顯著成效。其他的諸如計畫與組織、建立顧客忠誠度、決策能力(問題分析與解決)、促進團隊成功、表達力、建立夥伴關係等,則列入職能落差分析的範圍。

  3.執行分析

  (1) 專業知識與技術的落差分析,就這兩個構面我們直接與上一層主管面對面收集相關意見,並搭配年度經營主軸選擇專業訓練主題

  (2) 管理技能的補強我們採用問卷調查法,並選擇適宜訓練的能力並參照職能字典中可觀察之行為來設計能力落差評估表。我們採用180度評鑑回饋,請商管師自評與上一層主管他評的方式回饋,藉以歸納出共同認定的弱項以做為課程設計依據。

  (3) 在落差評估表的設計上,思考在職者與用人主管對量尺的感受敏感度,我們不採用五點量表,而是以無展現、展現、展現優異三個尺度來量測能力成熟度。

4.分析結果

  (1) 專業技能面,依據用人主管績效發展IDP的綜合性結果,並參考品質管理的年度經營主軸,我們選定三個強化品質觀念的訓練主題:咖啡品質、食品安全與勞工安全衛生。

  (2) 管理技能面,我們分析問卷並統計出共同弱項分別如下:

i.決策力(解決問題):並就較弱的構面設定課程主題,例如現況分析的技巧;

ii.有效溝通:如何以有條理與組織的方式準備報告資料有強化的需要;

iii.組織與計劃:控制專案成本是較為忽略的技巧。

四、訓練之推動

  「課程設計」時,學員特性分析是成敗關鍵。例如「表達力」的課程以資料整理與媒體製作為課程設計方向,思考商管師來自不同學歷層級與工作經歷,講師完成具體課程設計前,仍必須依據訓練目的(也就是職能落差),針對參訓商管師進行分析瞭解。因此,講師執行「課程設計」前,我們會要求其使用「問卷調查分析」或「訪談」的方式,針對商管師與上一層主管瞭解執行職務時所遇到更細節的問題,希望課程能真正協助能力之改善。 舉例來說,一般我們準備一項專題報告前,最常用的作法就是直接在簡報軟體上逐頁編撰報告內容。這種作法不僅容易落於流水帳式的無聊格式,到最終也容易產生報告重點掛一漏萬的現象。如果這些是一般學員習慣性作法,那麼講師就可以借用課前調查過程探究是否商管師也有這樣的習慣性行為。掌握此點,或許各種系統思考輔助工具使用與有效的歸納整理技巧便是這門課程設計的重點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