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從真誠做起

還記得小時候,只要一有零用錢,哪怕只是10塊錢,總是喜歡到外公家隔壁的雜貨店買零食吃。雜貨店的生意很好,什麼都有賣,小至單包裝的糖果,一個只要1塊錢,大至全家都可一起享用的大包裝零食,好吃又便宜,還有一些專給婆婆媽媽應急便利的散裝辛香料,當時外婆最常叫我幫忙到雜貨店買一下蔥蒜了,每次雜貨店的郭奶奶都會說:「我再跟妳阿?算就好(台語)!」當時24小時便利商店還沒有這麼盛行,在嘉義這個小小地方,這家雜貨店的生意很好,賣的除了是商品,還有一份暖暖的人情味,一份笑容、一份溫暖。
十年過去,外公家外的馬路由窄變寬,道路拓寬後,周邊也開始繁華了起來,默默地,雜貨店熄燈了,問了一下才知道,郭奶奶年紀大了,小孩都外出工作,沒有人繼承雜貨店生意,只好將雜貨店收起來。有人跟郭奶奶說:「可以請人啊!」郭奶奶皺皺眉說:「請人不好啦!不是自己人,對客人態度不好,人家就不來了,也會打壞店裡的印象(台語)。」我心想,原來年長的郭奶奶在十年前就已經知道,「商品買賣」不僅僅只是「以物易物」,內容包夾的還有:一份「服務」。
前陣子回到了外公家,發現對面多了一家24小時便利商店,心想在無聊的下午,點杯現煮咖啡坐在客席區裡,看一下嘉義小鎮的美好。一進入門市,親切的店員小姐,笑開懷地向問我好,當我點了一杯熱美式咖啡時,她親切地問:「其實我們的熱拿鐵也很好喝唷!現在還有在做優惠,您要不要試試看呢?價格跟美式才差5元耶!」我一聽之下,當然答應!可能是沒有什麼客人的關係,店員小姐開始整理店內環境,她走近我身邊說:「不好意思,我可以幫您整理一下桌面嗎?請您先到後方的客席區好嗎?」奇怪,桌子明明就不髒啊!店員小姐繼續說:「我喜歡將店內的環境維持得很乾淨,尤其是對外的落地窗,如果這裡稍有不乾淨,路過的顧客看到了,也會留下不好的印象。小姐,你是從外地來的嗎?要不要幫您介紹這邊附近好玩的呢?」這位店員小姐…好有親和力唷!店員小姐賣的不只是「商品」,還夾帶著一種「溫馨」。
過了一會兒,幾個小孩蹦蹦跳跳地進入門市,一溜煙就拿好了飲料到櫃檯嚷著要抽抽樂,店員小姐說:「你們不能這樣唷!會吵到其他客人唷!」一說完,小朋友就乖乖地不再蹦蹦跳跳,想必是附近熟識的鄰居們。店員小姐拿出抽抽樂的箱子給小朋友抽獎,摸了超久,結果抽到了9折,幾個小孩吵了吵,心有不甘,於是店員小姐小聲地說:「不然再給你們抽一次好了!」幾個小孩反覆抽了一遍,還是9折,我在一旁笑了出來,天啊!運氣真糟!只見最後店員自己抽了一個5折給了小朋友結帳,讓孩子們開心地離開了門市,我心想,這不是“作弊”嗎?難道店內不會知道?只看那店員小姐從一個小小零錢包內掏出了錢,放入了收銀機內,原來,是店員小姐自己幫小朋友結了這帳,其實他也知道,小朋友只是愛玩這個抽抽樂,對於買到的商品,可能就不是這麼的在乎。店員小姐賣的,不只是「商品」,還是一種「滿足感」。
店員小姐繼續她的清潔工作,剛好有一位顧客進來,原來,是一位婆婆!店員小姐一看到,立即放下手邊工作,過去攙扶婆婆說:「阿嬤!你怎麼自己來了,上次不是給過你這裡的電話,要什麼東西,你打過來,我幫你送去就好了啊!(台語)」「不用啦!出來走走也好啊!(台語)」婆婆看起來年紀已經有點大了。店員小姐將婆婆扶到客席區坐下,問婆婆需要的東西,再幫忙拿好,俐落地用購物袋裝好後,結帳完成,送到客席區給婆婆,一邊扶著婆婆步出門外,將她買的商品小心放在婆婆推的小購物車內,從內向外看,似乎是再叮嚀囑咐婆婆回家要小心車子。此時,讓我看到,店員小姐賣的不只是「商品」,還又多了一種「人情溫暖」。
一個「商品買賣」,帶出了「服務」,延伸出來了「溫馨、滿足感、人情溫暖」,我是在短短的時間內看到了這些:三組顧客,帶出了三種感覺。現在的服務總是重於形式,知道要打招呼,但是卻沒有真心感,有時甚至讓顧客感覺,不如不說還來得好。真正的服務,是由心開始,讓顧客感到溫暖、真誠,不矯情,不商業,這些全都來自於服務員本身對於「服務」二字的熱忱,往往許多公司總是重於制式的教育訓練,卻忽略了同理心的EQ教育,讓自家的服務員戴上了一個專業的面具,卻感受不到顧客的好評,或許將這個面具輕輕的卸下,將顧客如家人對待,反而可以獲得更多的掌聲,如同這位店員小姐一樣,讓每個顧客都可以微笑地離開。
相關文章

連鎖咖啡店的魅力服務與反轉服務
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之下,雖然連鎖咖啡店依照標準的操作流程與相同的原物料來提供商品,但除了門市是否能保證穩定的產品品質外,服務品質的差異才是吸引顧客回流、維持顧客忠誠度的關鍵。正因如此,魅力服務與反轉服務,對於門市及品牌的成功至關重要。

銀行服務力的關鍵因子
傳統銀行服務逐漸轉向以顧客為中心,並隨著科技發展,讓顧客不再局限於實體到訪即可處理業務。儘管如此,實體分行仍具重要性,而顧客在分行的體驗將影響其是否持續合作。本文將探討影響顧客感受的關鍵服務要素。

鞋類服飾業的關鍵服務力
運用匿名稽核(神秘客)將服務政策與標準程序轉化為消費歷程的關鍵因子,可以協助服務業者有效率地監督服務政策落實度,並藉由稽核報告將觀察到的優良範例進行內部良質擴散,促發單位之間的良性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