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RFID發展與零售業盤點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縮寫,中文為無線射頻辨識。
簡介
簡單來說是一種透過無線電訊號辨識特定目標,並讀寫相關數據的一種技術。RFID目前已進入我們生活中,例如高速公路收費系統的e-Tag,就是透過貼在車上的電子標籤,搭配收費門架就可完成計程收費。每日使用的悠遊卡,「嗶」一聲輕鬆完成消費,也都是透過該項技術完成各項交易。
目前在地商品的販售資訊讀取還是以條碼為主,但條碼能提供的商品資訊有限(如價格),所以就RFID的特性剛好可以彌補條碼的不足,如果導入RFID系統,就可隨時掌握商品庫存現況,讓訂貨、商品期限管理、促銷活動、盤點等作業效率大幅提高,對顧客結帳服務更準確也更快速,是一個雙贏局面。
零售業的障礙
但RFID這樣方便又有效率的工具為何無法在零售業普及呢?其關鍵點也還是在於成本,近年來RFID單一標籤成本雖下降到20美分到1美元之間。如以7-11來看,每一位顧客購買一項商品,每月就要付出近百萬的成本,對於一般零售商還是不符經濟效益。所以目前RFID多半只能運用於高單價商品,或是重複使用,較少運用在一次性的消費低價商品上;另一個障礙是販售商品來自不同廠商,然RFID運用需所有上下游廠商配合,所有商品必須具備RFID才能發揮其綜效。這對小公司而言是負擔過大,配合意願自然就低,而RFID運作只要一個廠商無法配合或無能力建置,就會讓整個系統無法運作順暢,這也是RFID無法普及於零售業的障礙之一。
在這個大數據的時代,擁有即時的資訊就是掌握住物流及金流,而資訊不再是一種簡單的判斷,而是龐大的商機與改變生活方式的革命,透過資料收集提供企業對於決策的判斷,RFID提供了這樣的技術,但在成本、技術、隱私等各項考量下,全面普及的時代尚未來臨,刷讀條碼的方式不是最好,但卻最符合現代折衷的方式。
所以零售業目前還是以條碼為主,並透過商品條碼的資料蒐集,經由POS系統(Point of Sale_銷售時點情報系統),產生銷售數據資訊提供給管理者做訂貨、人力配制、商品促銷等策略訂定參考。但在這資訊蒐集過程中卻無法呈現人為的疏失問題,如配送錯貨、顧客偷竊、人員舞弊。因此當企業需了解本身商品結構、存貨狀態、人力控管,除系統資訊外,就需透過人員實際現場盤點、檢視才能發現真正問題,但由誰來執行這些盤點及檢視呢?員工盤點有球員兼裁判之嫌,把盤點檢視的工作讓第三方公正單位來做,除補足上述系統不足,更建立準確的情報給管理者做最佳決策參考。
因應對策
第三方公正單位的產生,滿足了企業的需求,提供最適當的解決方案,企業透過定期委託,階段性確認,制定出正確決策,不因錯誤訊息而錯失商機。一個好的企管顧問公司,往往扮演著這樣角色,系統性的服務不僅可幫助企業降低成本,企業不需自行培育人才,且能在第一時間得到最有建設性的顧問諮詢,在RFID的時代尚未來臨之際,選擇最佳的企管顧問公司將是現階段最佳的方案。
參考資料:鼎升資訊科技官網、工研院經資中心
網頁參考:https://sites.google.com/site/rfiddianzibiaoqian/shou-y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