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簡介
服務項目
服務實績
專欄文章
形象影片
人才招募
常見問題

ARTICLE

專欄文章

盤點服務

盤點頻率與管理的抉擇

連鎖藥局盤點

RFID盤點提昇盤點效率

當盤點不只是盤點-提升經營績效的最佳事業夥伴

正視『台灣缺工危機』,及早佈建優質人力團隊

淺談盤點對倉儲管理的重要性

引進新一代盤點技術,提供高附加價值的零售管理服務

首阜企管「主盤商管師訓練課程」取得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iCAP職能導向課程」標章

探討盤點與儲位的關聯性議題

盤點找專業!!大型店盤點

驀然回首,竟在燈火闌珊處

COVID-19疫情防範下之顧客服務

淺談RFID盤點應用

RFID與盤點之發展

店經理想知道的盤點事~~(十二) 抽絲剝繭找原因

站在巨人肩膀上-從商管師到顧問師

做你永遠的後盾

打工新行業_專業盤點員

淺談委外盤點與服務承諾

存貨盤點前置規劃之建議

跟時間賽跑的行業–商品管理師

單品盤點對門市的影響

SOP--服務承諾的進行式

魔鬼藏在細節中

便利商店門市經營基本功

數字會說話

盤點人員的價值

存貨比對與盤差比對的差異

倉庫整理的五大技巧

三人行必有我“師”

盤點委外的效益

店經理想知道的盤點事(十一)盤點也可以很輕鬆

店經理想知道的盤點事(十)交給專業的做

盤點的正面意義

盤點是件苦差事嗎

存貨整理的重要性

店經理會想知道的盤點事~~(八)、搶走你的辛苦錢

淺談RFID發展與零售業盤點

事半功倍之「盤點前置溝通」

為什麼會發生盤盈?

店經理會想知道的盤點事(七)員工監守自盜

為什麼要定期「盤點」?

店經理會想知道的盤點事(六)集點活動的點數

店經理會想知道的盤點事(五)固定資產盤點

店經理會想知道的盤點事(四)怎麼可能盤盈?

內部講師訓練基礎班研習心得

店經理會想知道的盤點事(二)小動作大問題

店經理會想知道的盤點事(一)店舖經營的好幫手

首阜企管全公司特訓_落實TK思維文化,建立團隊品質共識

店鋪型門市商品庫存管理的重要性

藉由商品存貨盤點可以發現的改善機會

如何贏得客戶信任?

存貨整理整齊所帶來的好處

從訓練實務面分享本公司商管師訓練需求的職能落差分析作法

舞弊診斷案例

單品管理(TK)的多面向

神秘客評分

連鎖咖啡店的魅力服務與反轉服務

銀行服務力的關鍵因子

鞋類服飾業的關鍵服務力

運用消費歷程提昇服務品質

CVS滿意度暨NPS調查

首阜企管「初階匿名稽核員(神秘客)訓練課程」取得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iCAP職能導向課程」標章

神秘客的價值

簡單的話術帶來不同的感受

經營改革的好夥伴_神秘顧客

我不是會員,所以呢?

首阜「神秘客職能課程」受邀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專訪

您在意的是會是服務?還是產品?

傳統雜貨店的人情味服務

電信業服務滿意度因子探討

消費者對汽車維修之滿意度因素探討

一個小動作,也能讓顧客大滿意

首阜企管取得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iCAP職能導向課程」標章

汽車美容業消費者在意服務因子分析

消費者購買服飾的關鍵服務因子

從PZB服務品質看La new

從21世紀與麥當勞的差異談服務品質

服務品質研究分享會內容記述

消費者服務感受之地理區域差異

照顧好顧客的情緒就是令人滿意的服務

「1塊錢」的力量

助人也就是幫助自己

藥妝通路消費者滿意度探討

產品組合差異帶給消費者不同的知覺感受

動人的服務

7-ELEVEN、愛買榮獲遠見雜誌五星服務獎第一名

以同理心與差異化服務感動顧客

一家小小麵店的三個感動

讓顧客滿意的服務是讓顧客感覺賺到(給你賺到-台語)

顧客消費的知覺價值背後的人性課題

贏得顧客心必先掌握顧客知覺價值

從購物中心的服務評鑑談服務品質

設計有品質的服務應當有所本

世界品牌大獎的獲獎尊榮-Dream Mall(高雄夢時代購物中心)

淺談以服務品質提升價值知覺

一次來自星巴克的驚喜

滿意來自於同理心

濃濃秋意裡的溫暖

新手媽媽的感動初體驗

讓人停下腳步的歌聲

一個決定贏得顧客的心

以KANO二維服務品質模型探究連鎖飯店的服務要素─(下)渡假飯店

以KANO二維服務品質模型探究連鎖飯店的服務要素─(上)商務旅店

傑出店長的窩心服務

服務從真誠做起

小小燒肉店的服務魅力

TK思維_從分析問題做起

海底撈的奇幻旅程

讓人驚喜的購物經驗談

優質服務是基於顧客需求而不是公司的需求

杯子上的笑臉

運用單品管理(TK)的思維做好顧客服務

顧客滿意度衡量及統計分析 上課心得

何謂神秘客(秘密客)評分作業

建立品質系統

首阜企管SET單店診斷與服務研究 強化門市TK思維

二維品質模式關鍵服務

EMBA專訪首阜企管- 如何善用神秘顧客改善服務品質

單品管理(TK)的多面向

單品管理(TK)的多面向

簡介TK的起源與哲學(本文節錄自鈴木敏文先生多本著作與相關典)

     

  • TK就是單品管理的英語縮寫(Tanpin Kanri)。單品管理的原型,起源於1960年代美國的數量管理。所謂數量管理就是依照數量管理商品,這是一種零售業精緻化管理的雛型。大約在40年前,SEJ的創建者,鈴木敏文,對其進行了引進與改造,創建了以“假設和驗證為中心理念”的精細化單品管理,使之不再局限於簡單的“管理的工具”,而是成為了“擴大銷售的武器”。他主張門店將經營的焦點深入至每一個單一品項(單品),藉由四大情報分析(商品、商圈、天氣、POS等四大情報來源)來預測銷售數量進而決定訂貨數量。

  

  • 總部後勤在新商品的開發也採用單品管理的精神。沒有一家公司的產品從一開始就是完美的,SEJ便利店也是一樣。從Seven Select到Seven Gold,從一個波羅麵包的20次改良,到2013年SEJ才正式進入四國島開店,SEJ便利店每天都面臨著新的挑戰,運用TK的精神不斷的提升品質,滿足顧客的需求,進而提升業績。鈴木敏文先生執著於TK的精神四十年如一日,從不鬆懈也不逃避問題。最有名的就是在董事會議每天中午吃飯時間試吃新商品,每人面前擺著一份7-11自有品牌的便當(或其他食品例如黃金吐司),大家邊吃邊討論與分析便當是否好吃,有哪些不足之處,怎麼改進。下次拿出改良後的便當看看是否有進步,最終直至臻於完美。這就是SEJ的單品管理精神的落實態度。

 
  • 單品管理改善的精神意味著改變、突破,不斷地管理和解決問題。單品管理的概念,就是7-11詳細地追蹤每一個單品的訂貨情況、受顧客歡迎程度、優缺點,進行數據的追蹤與分析,從而提出改善或摒棄的方案,由此指導訂貨策略和調整與供應商的合作。每一項單品的經營得到最大限度的管理與監控,從而提供顧客最好的產品組合(Value)。

 
  • 要了解單品管理,也就是TK,的哲學就要從缺貨、報廢與折價這三角牽扯不清的關係思考起。鈴木先生在口述經營理念時表示,「零售業通常最煩惱的大概都是降價折損、報廢損失的問題。但是我認為最嚴重的問題其實是銷售機會損失(Opportunity Loss)」。這種害怕報廢與折價損失的心態,在CVS鮮速食占比高的業態中最顯而易見。因為單品的有效期限短(最高不會超過72小時),因此每每超過期限後便必須報廢,因此店經理最直接有效的作法就是減量訂貨。本以為這樣可以有效降低報廢或價降折損,卻造成缺貨、商品部豐富、陳列無量感或是顧客根本找不到他需要的商品等情境,最終導致顧客不上門,來客數降低,銷售額下滑。如是,店經理就更沒有勇氣訂貨。我個人戲稱之為「規避報廢的惡性循環陷阱」:

 

       
  • 要如何方能避免落入這樣的陷阱? 鈴木先生認為「想要真正的減少報廢與折價的風險,就必須更積極的經營,藉著積極的經營降低機會損失,才能夠提升營業額並增加利潤」。這邊所謂更積極的經營便是徹底的弄清楚消費者的需求究竟在哪裡? 鈴木先生認為:「最好單品管理可以稱霸世界」。

 
  • 我們要將害怕報廢的心態轉變成害怕銷售機會損失,如此方能進入良性循環。所謂理性訂貨就是指單品管理TK。

 

    
  • TK不僅僅只應用在單一品項的訂貨管理,對任何事物的改善欲達成其原本的目的都可以運用TK來思考問題最佳解決方案。

  

  • 我(本文作者)每次上網路書店購書,好不容易篩選到購買目標,當發現「補貨中」我就立刻離開找尋其他的可能替代方案,這就是消費者的購物行為。我們要如何TK這個銷售機會的損失? 為何會這樣? 如果這件事發生在暢銷品,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 可是為了要滿足顧客所有需求,卻面對高庫存的成本壓力,這也是嚴重的問題。暢銷品缺貨,當然會造成極大的銷售損失,但是庫存不斷增加也會造成資金的積壓。鈴木先生認為「降低庫存並不是什麼商品都要減少。迴轉低且用於展示的商品,可以只維持少量的庫存,但是銷路好的商品,從一開始就要維持一定的安全庫存量,以避免造成缺貨」。因此,單品管理又再次扮演何理管理庫存的重要角色。

 

    

-對單品做研究可以掌握暢銷的商品;

  

-因為聚焦在單品銷售的動向,因此間接的掌握顧客的需求;

  

-因為掌握的顧客的需求,因此不會訂入不對的商品,造成庫存積壓,庫存成本自然下降;

  

-這告訴我們為什麼顧客的需求就是TK的開始。

TK的架構與其各階段的意義

     
  • 現況分析 -> 虛擬假設 -> 付諸執行 -> 效益驗證
    

   

  • 我公司運用TK(單品管理)於各項業務改善的經驗後認為, TK 其實是一種科學驗證的方法(TK 四步驟),是一種持續對某一項經營管理任務進行精耕與改善的態度,最終就是要滿足顧客的需求,與提升經營績效為目的的一種企業經營思維與機制。因此,建立TK文化是企業未來制勝的關鍵,要開立TK訓練課程並倡導TK文化;未來人才的基本條件 -> 是全員參與的思維變革並活用TK。

    

  • 根據四個步驟的精神,TK有著三思後行精神:是一種「目標導向」->「推動執行」->「驗證效益」的「持續改善」行為

-一思 – 清楚的目的與需求

-二思 – 依據目的與需求設定目標

-三思 – 執行成果的效益

     

  • 既是以目標為導向,那麼目標正確與否則關係到效益是否可以驗證。如果現況分析產生偏差,致使假設錯誤,那麼施行計畫就變成資源浪費,最終無法驗證效益。

  

  • 另外一種狀況就是,目標明確,假設卻與其脫離,最終也是效益無法驗證。

  

  • TK的思維大可以運用在企業的經營管理與個人日常業務上的改善。

如何運用TK思維? 先從TK的多面向特性思考起

    
  • TK的思維本身具備科學求真的架構,因此對於每一個步驟都牽涉到資料收集、數據分析、交叉比較、推論假設、目標設定、組織計畫、資源任務分派、執行追蹤與效益驗證等活動。因此TK的思維早已被多種管理科學領域所應用,並化身成為不同形式而存在。在此特別以企業人才發展常用的教學設計– ADDIE架構為例概要說明。

  
  • 依據WIKIPEDIA的文獻,ADDIE模型源發自於美國佛州州立大學,是一套有系統地發展教學的架構,也是企業培訓課程開發模型之一,ADDIE模型就是從分析(Analysis)、設計(Design)、發展(Develop)、執行(Implement)到評估(Evaluate)的整個過程。培訓課程開發人員利用此模型需掌握的知識領域很廣,一般包括學習理論、傳播理論、介面設計、應用軟體、信息系統以及人力資源發展等。

  
  • ADDIE的架構也與TK的架構吻合,教學設計的關鍵步驟在於現況分析,包含需求分析與教學設計兩個階段。教學的設計一定要以學習需求為基礎。

 

如何消除組織對TK抗拒的心理障礙

    
  • 了解人類思考慣性 – 偏好直覺式思考

  

  • 在快思慢想這本書中(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論及認知(Cognition)在心理學中是指通過形成概念、知覺、判斷或想像等心理活動來獲取知識的過程,即個人思維進行信息處理的心智運作。認知的過程有可能讓人感到放鬆(Cognitive ease),這時是快思的心智運作模式。如果讓人感到緊張(Cognitive strain)則是一種慢想的心智運作模式。處於認知放鬆的情境讓人心情不錯,相反則讓人警戒、多疑且不舒服。那麼,策略計畫牽涉到變革事項時,我們必須考量到如何降低組織的緊張,有利於組織對新事物與觀念的接受。因此康納曼博士建議,推展新觀念必須要減少會造成認知緊張的溝通介面,例如專業詞語、印刷太小的字、單次的接觸…,

  

  • 人類的思考模式之所以有快思的模式,是因為迅速的決策有利於趨吉避凶。當感覺到來車有可能撞到自己時,可以不假思索的閃躲,這時並不需要思考閃右還是閃左,因為需要直覺反應,否則就有生命危險。

  

  • 直覺無法解決的課題,需要必較慢或刻意費力地計算分析、比較思考與數字驗證:

  

(1)意外死亡率高於中風 -> 中風死亡率高2倍

  

(2)龍捲風造成的死亡數量高於氣喘 ->氣喘死亡人數為20倍

  

(3)食物中毒死亡人數高於雷擊 ->雷擊死亡人數多了52倍

  

(4)生病死亡高與意外死亡人數相當 ->病死是意外的18倍

  

(5)意外死亡率高於糖尿病死亡300倍 ->糖尿病死亡是意外的4倍

案例:美國牛肉瘦肉精事件

事實:吃了含多巴胺的美國牛肉,一餐吃500公斤會產生心悸的症狀;體重60公斤的成人,服用28.44公克的多巴胺方有致死可能。但牛肉飼養的飼料每一公噸只添加18.5公克

經理人如何突破個人與個人快思與慣性?

   

  • TK的禪學觀: 是一種做中修練的能力

- 石中有火不打不發 -> 要實作方能有心得

- 心中有佛不修不出 -> 要突破慣性方能有領悟

    

  • Step 1:建立作計畫的標準架構 – TK架構

- 建立一套分析與解決問題的研究架構。並將TK四步驟的精神包含入內。

- 例如:設計專案管研究的標準架構,要求指派任務(Task)都必須依照此架構規劃詳細步驟。

 

  • Step 2:指定任務讓組織練習

- 單店分析與診斷(案例分享)

- 優質服務研究(案例分享)

- 講師/商管師培育體系改善(案例分享)

- 新課程開發設計(案例分享)

-訂貨課程改造(案例分享)

   

  • Step 3:優質擴散 – 在會議中分享好的計劃方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