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盤點對倉儲管理的重要性

疫情延燒了一年多的COVID-19,全球累計確診人數達1億多人,也讓各國為有效防範疫情的擴散,推動防疫新生活運動: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戴口罩等,而為了避免群聚感染,於零售通路消費端更造就了宅經濟發酵,帶動網路購物的迅速成長(參見表一)。
表一:零售業網路銷售額屢創新高
資料來源:經濟部統計處產業經濟統計簡訊2020/08/05
支持網路購物的背後功臣之一,莫過於物流中心的倉儲管理作業,為確保有充裕的存貨能夠快速且順暢地發貨給消費者,避免因缺貨而喪失或消減商機,「帳物相符」便是倉儲管理的一大重心,而盤點則是實現此點的原動力。本文,筆者就倉儲盤點實務經驗跟大家分享「盤點於倉儲管理的功用」、「盤點作業中容易犯的誤失」、「完善盤點的建議」,首先,來看看「盤點於倉儲管理的功用」:
如會計原則裡的借貸兩平,盤點的完美結果便是「零盤差」,多之謂盤盈、少則稱盤損,皆是相對不樂見的結果。透過盤點,我們便可掌握平時貨品進出頻繁的倉庫,「實體貨品」跟「帳上庫存」是否仍保有一致性?這將會是整個倉儲損益的基礎。再者,亦可藉著盤點而挖掘出非主檔商品、有物無帳等商品,以消彌潛在性的貨品積壓、無效庫存等情事,以提升存貨保管的效益暨準確率。
「盤點作業中容易犯的誤失」有那些呢?
此類問題較高的機率出現在主盤人員於盤前的規劃失當,進而導致盤點作業人員分工混亂或不均,例如:有的庫存分區早早盤完,該區人員不知該到何區支援,顯得無所事事;反之,有的分區拖延甚久致使整體盤點進度延宕。又如:有重複盤點或漏盤等狀況。
另外,初盤後的複盤或是盤差確認,亦有可能在作業規劃不夠縝密或是事前溝通不良的情況之下,發生拖延過久或效率不彰的現象,也影響到倉儲恢復正常作業(進/出貨)的時間,造成客戶端較大的困擾。
筆者所服務的團隊,藉由成熟的倉儲盤點經驗加上盤前的充分溝通及審慎的規劃,對於上述較常見到的誤失,能夠有效克服,降低客戶端必須因應盤點而相對需要凍結作業時間所受到的影響。
「完善盤點的建議」
要使一場倉儲盤點能夠順遂地完成,有賴客戶端與委外盤點團隊相互配合,如盤前溝通與準備,包含:
商品方面的作業共識:SKU認定方式、package認定方式、內外包裝數量不同之認定方式、效期認定、非主檔商品的處理方式、須盤品/不盤品的辨識、已盤品/未盤品之區分⋯⋯等。
人力方面的作業共識:倉儲分區支援人力之布建(商品問題之判讀與處理、盤差1對1確認)、高儲位商品之下架/上架、受限空間之商品移動(搭配盤點動線)⋯⋯等。
盤差結果的作業共識:主檔截止時間點、盤差模擬之確認及修正、最終交付檔案之內容與格式⋯⋯等。
上述皆屬事關倉儲盤點作業整體是否能夠順利的在目標時限內完成的要素。一個有經驗的盤點服務團隊能夠妥善地幫助客戶完成龐雜的盤點流程、交付所需要的盤點結果,俾利客戶專注在掌握商機、創造更佳的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