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藏在細節中

擁有眾多業態盤點經驗,首阜商管師就像分布全省的雷達探針一般,隨時偵測及接收店鋪與存貨管理最貼近現場的實務訊息,加以整理轉化成可用資訊,提供給所服務門市管理者做為經營上的參考。
若以盤點作業而言,盤點結果大致上可分成四類--- 一為「合理盤損」:盤損金額除以盤點期間銷售額之百分比得到盤損率,參考常模及經驗可知盤損區間的範圍,在此區間的盤損率被視為是合理且正常的盤損。二為「高盤損」:指超過合理盤損範圍。三為「盤盈」,指存貨數字高於帳面數字。最後是「盤損偏低」:指遠低於合理盤損區間,或是接近盤盈的狀況。
在實務上,盤損盈結果對商店經營有什麼意義與功能呢?舉個具體的例子--有個服務多年的客戶,在百貨公司內販售生活用品,前年年底盤點結束後,結果為高盤損,店經理很納悶而與商管師討論;商管師跟她分享,通常顧客偷竊是有可能的,但因為賣場服務人員頗多,能偷的畢竟有限,最後商管師與店長交流了一些徵候管理技巧並建議她先針對盤差較大的品項進行檢視,且同時留意門市人員是否有異常狀況。
約莫過了五個月,接近半年盤點期限時,商管師再次到門市拜訪店經理,店經理說她抓到了內賊!
原來前次盤點後,她聽從商管師的建議,再次確認盤差表,意外發現有很多商品的差異數竟然是包裝數!也就是說這些商品短少的數量,剛好是進貨的包裝數量,例如茶樹精油少六瓶,訂貨進來一盒也是六瓶!店經理心想,顧客怎麼會知道進貨多少?有辦法偷竊剛好的數量?這使得她不得不聯想是內部員工所為。於是她開始蒐證,要求人員下班檢查隨身袋包,一開始大家都遵守規定照做,但時間一長,又逐漸流於形式,唯獨有兩位員工,每日下班前必定遵守檢查包包的規定,店經理注意到此點,且又發現這其中一人在面對她時眼神閃爍,眼睛不太敢正視著她。因此店經理開始調整排班,將該員的上班日都安排與店經理相同,而且下班時間會與店經理的上班時間重疊,並在該員下班後尾隨他離開百貨公司的路線。
就在執行此作法一個月後,某一天店經理發現該員下班檢查包包後沒有立即離開,而是從員工通道前往另一個外倉,拿出備份鑰匙後進入倉庫拿取物品,由於該員工是背對店經理,因此店經理看的並不清楚,隱約有看到拿取整盒物品。為了不打草驚蛇,店經理沒有出聲,趕緊回門市通報百貨公司保全人員,請保全協助確認其是否有搬整箱物品離開,同時自己亦與另一組長立刻前往外倉清點庫存商品。在保全回報該員有搬兩個箱子離開,且倉庫也確認商品有短少後,店經理隨即報警,並於隔日會同警方在該員上班後一同前往該員家中搜索,一進入即看到許多門市販售的商品,多數品項都還未拆封,門市盤點短少的商品原來都被搬回該員工家中!
這件事給店經理很大的打擊,畢竟「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沒有主管希望每日提防自家員工。此外,此案例也顯示出委外盤點確有其極大之優點,不僅可以避免自盤時員工「球員兼裁判」的狀況,也可定期檢視商品實際庫存的正確性,找出差異原因對症下藥。盤點結果會說話,聰明的門市管理者們,知道怎麼抓魔鬼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