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出店長的窩心服務

某次在某一家門市,才剛進入店內,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張大幅的海報,上面滿滿的留言表揚這位店長如何親切、體貼,所以榮獲「傑出店長」(之類的)獎項,覺得很有趣,想知道他是怎麼在眾店長裡面被拔擢為最佳人選;索性就將身上的重物託交在櫃檯,店長本尊收件時臉上沒有所謂制式微笑:露八顆牙齒、眼睛笑成月牙狀、對客戶詢問商品要以五指引導……都沒有,僅是回答了聲:「可以阿」。這真的讓我納悶了,於是在購物過程就更加專心觀察,自己拿了什麼都不在意,非常心不在焉。期間不斷聽到熟客上門,有些甚至會和店長聊上幾句,但是店長也沒有特別使用「熟客話術」,反而記得客人買的東西要先微波、喜歡吃熱的,或是提醒對方現在買第二件比較划算,過程中上揚的語調聽的出他心情頗佳。
結帳之後,我在客席區坐了下來,這時候店長將我寄放的物品提著,小跑步到位子前,略蹲的姿勢跟我說:「小姐,你的東西,別忘了帶走喔!」 我順勢地問他:「你們這邊好像有公車經過? 我的親友住這附近,我想如果知道時間的話,以後就搭車來比較不用這麼累。」 一開始他問我是要往哪個方向,然後說:對於公車我也不是很熟,不過「你真的要在這邊等嗎?我們這裡是鄉下,車子很少喔~一個小時不知道有沒有一班」 聽到這個答覆讓我不禁莞爾,這算是一種替顧客著想嗎?。
接著我又在門市逗留了許久,我反覆地思考:傑出店長,尤其是這樣被界定為社區型的門市,提供怎樣的服務能被稱讚為最佳服務?是話術嗎?還是噓寒問暖的人情味?看看現在因為智慧型手機不斷普及、升級,每天看新聞或是社群時,總是能看到「各種抱怨」:有覺得受到怠慢的、有覺得買貴沒有被提醒的、有覺得老闆怎麼為了錢不驅趕插隊的,諸如此類,當然也有覺得自己遇到『澳洲團』的服務人員,不勝枚舉。關於服務品質好不好,就真的如早期Zeithaml(1985)所說的,大多數的服務不能計算、測量、登記造冊或進行測試,並在銷售預測裡進一步的核定,以確保品質。而且當「服務品質」在遇到越來越多浮上檯面的「奧客文化」真是精彩可期!
在客席區的這段時間,還有一兩組客人上門,店長仍是積極面銷提醒顧客要加購會比較划算喔!剛好外面有自行車隊經過,停下車在騎樓休息,購物完出去又再進入店內,那位顧客跟店長說這個剛剛買的,店長回答他「我知道阿,你拿進來沒有關係」。之後的幾天,因為工作關係再次路過,饑腸轆轆的我想買個關東煮,帶到下個地點食用,直見旁邊的店員低聲跟店長說了一些話,然後店長轉身跟我致歉說明因為才剛放入沒有多久,怕還沒有熟……你既然不用湯汁的話,「不然我幫你微波,但是要先過個湯汁可以嗎?這樣比較快」。沒有太多華麗的話術,但是我卻突然有點領悟,原來顧客所想要的、希望門市所提供的服務,其實就只是一種『我有在注意你』、『替你著想』的感覺啊!
相關文章

連鎖咖啡店的魅力服務與反轉服務
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之下,雖然連鎖咖啡店依照標準的操作流程與相同的原物料來提供商品,但除了門市是否能保證穩定的產品品質外,服務品質的差異才是吸引顧客回流、維持顧客忠誠度的關鍵。正因如此,魅力服務與反轉服務,對於門市及品牌的成功至關重要。

銀行服務力的關鍵因子
傳統銀行服務逐漸轉向以顧客為中心,並隨著科技發展,讓顧客不再局限於實體到訪即可處理業務。儘管如此,實體分行仍具重要性,而顧客在分行的體驗將影響其是否持續合作。本文將探討影響顧客感受的關鍵服務要素。

鞋類服飾業的關鍵服務力
運用匿名稽核(神秘客)將服務政策與標準程序轉化為消費歷程的關鍵因子,可以協助服務業者有效率地監督服務政策落實度,並藉由稽核報告將觀察到的優良範例進行內部良質擴散,促發單位之間的良性競爭。